亦难亦易的蜕皮问题 蝎子养殖(周记二十)

时间:2018-10-31 08:42:33 点击:864
标签:

当下人工养蝎绝大多数人都把蜕皮当作专业的难题来看待,于是乎所有人都一头扎进去研究、学习、理解、感知,然后得出一大堆答案,于是经常看到一知半解的人发文说各龄蝎要如何如何管理,不然到蜕皮时就会怎么怎么出问题,也有人说蝎子蜕皮是它们自身的事,人为不可强行干预。而在实践中,有人大推自然蜕皮,有人致力群蜕,也有人使用蜕皮器。各家都大放阙词,各持不同的说法,搞自然蜕的抨击用蜕皮器的做法太费人工,称他们的自然蜕皮是最高效省力的,而用蜕皮器的则认为自然蜕的做法效率不高,耗时过长,搞群蜕的也不算正道。而更多的新人则在旁边聆听,但他们越听越蒙圈,越听越彷徨,因为他们刚刚入行,涉世不深,面对大量的奇谈怪论迷失了方向。

坊间那么多人在抱怨蜕皮难度大不好掌握,我则想问,在养殖界内到底有多少人对蝎子蜕皮是真正了解的?我认为难与不难根本不是说说的问题,而是要真实深入学习和研究蜕皮的内在机理,只有找到根源,才会得出答案,问题才会被解决,否则,不管是用什么模式都缺乏理论支撑,都显得空洞,不能使人信服。只有弄懂了才有发言权,否则都应该自己禁言了,以免误导大众。

那么到底哪一种方法才是正确的,其中的道理又是什么。我想我们这些有经验的人应该站出来,就问题的本质来逞清事实。借本期《周记》的篇幅,本人决定偿试就蜕皮难与不难的问题发起一次讨论,就算一个论坛吧,请大家都来说一说,论一论,就蜕皮这个问题论它个是非曲直,说它个清楚明白。讨论的途径可以访问本人的QQ(910548368)空间跟贴发表议论,或者在公司的网站

 

 

www.nnxiezi.com 留言发表看法,本人将保证尽已所能回复。

下面本人先起个头,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不过事先声明,当中引用的旁证所涉及到的养殖模式和某种方法仅是纯粹为阐述观点而为,不针对任何同行采用的技术。

为方便理解,以下先普及一些蝎子的蜕皮知识,算是做个辅垫吧,等普及完知识后再来结合不同的蜕皮模式就事论事说道理。

第一,理论。

各种激素对蝎子蜕皮的作用机理。蝎子一生要蜕6次皮,它身体外面的表皮,也是它的外骨骼,是一种细胞的分泌物,一经硬化后,便不能继续扩大,这就导致它们体内组织器官生长受到了限制。因此,当蝎子身体要长更大时就会蜕去这层旧皮,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层尺寸更大的新表皮,这是它们生长过程中特有的蜕皮现象。蜕皮时,它们体内会生成一种酶,这种物质通过体液释放到全身各部位,使外骨骼软化、破裂开来,新的幼体就可以从里面钻出来,并且在短时间内由表皮细胞再重新分泌一个新的外骨骼,当新的外骨骼未完全硬化之前身体是可以增大的,请注意这是本文提出的第一个论点(下文会有详解)。

但这些仅为表面现象,要了解蝎子蜕皮的内在机理,首先应了解类昆虫生命体内各类激素相互作用的原理。下面就让我们来粗略学习一下这些关乎蜕皮成败的各种激素知识。

昆虫各龄期的生长、发育过程完全是由它们体内的各种激素调节、控制的,因此这些激素被统称为昆虫激素,具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内激素,另一类是外激素。

内激素是由昆虫体内相关分泌器官分泌的,主要包含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等。

外激素是昆虫受身体以外环境因素影响的条件反射产生物,外激素直接刺脑神经产生脑激素,而脑激素则促使和调控各内分泌器官分泌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以及各种传递信号的信号激素。

昆虫的主要内分泌器官包括咽侧体、前胸腺、心侧体、生殖腺、脑神经(内)分泌细胞、食管下神经节分泌细胞,各神经节的分泌细胞等。内分泌器官所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各有不同,例如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脑激素。脑激素包括好几种激素,其中一种激素能促使前胸腺细胞活动,所以又叫做促前胸腺激素。前胸腺又称蜕皮腺,它所分泌的激素就是蜕皮激素,作用就是促使昆虫的蜕皮。
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是众多激素里的两大主要激素。
蜕皮激素的作用机理是,脑激素输入到昆虫的前胸腺,促使其活动,释放出蜕皮激素,蜕皮激素释放到体液后与体液中的蛋白质结合,随着体液的流动而到达全身作用部位,产生激素效应,即蜕皮。
而保幼激素在类昆虫生命体的生长过程中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着重介绍一些关于它的知识。
保幼激素又称返幼激素、幼虫激素,是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由它们的咽侧体器官分泌的一种物质,专家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在昆虫身上发现了保幼激素的4个种类,分别被命名为保幼激素0、保幼激素Ⅰ、保幼激素Ⅱ、保幼激素Ⅲ,又简称为JH0、JHⅠ、JHⅡ、JHⅢ。
保幼激素的主要作用是:(1)保持幼虫的特征。即控制主体保持在幼虫阶段,抑制化蛹和成虫;(2)维持前胸腺。即保持蜕皮激素的分泌,到了末龄期则萎缩和停止;(3)提高卵巢的成熟作用。
在幼虫期,保幼激素分泌以后,再分泌前胸腺激素时就会引起幼虫脱皮。到了末龄受基因的抑制, 保幼激素分泌减少,并且很快失去活性,从而引起化蛹。因此被认为是具有维持幼虫特征作用的激素,但对某些昆虫的成虫,若给予保幼激素和脱皮激素,则在脱皮后的表皮上,发生部分的幼虫特征,因此认为具有积极进行幼生代的作用。在幼虫末期,若给予保幼激素,有时可产生残留幼虫特征的蛹(后成现象)。被认为是破坏了前胸腺激素平衡的缘故。如将保幼激素供给蛹,则脱皮后也有再次化为蛹的(第二次蛹)。
有专家以吸血蝽为研究对象发现,吸血蝽有5个若虫龄期(与蝎子相似),第五次蜕皮后就变为成虫。如果取食一天的第五龄若虫被移植入四龄若虫的咽侧体,这些手术后的若虫蜕皮后不变为成虫,而是变为第六龄的若虫。六龄若虫身体较大,但外翅仍然保持翅芽状态。外生殖器稍有分化接近成虫,但还是若虫的样子,这些六龄若虫能够蜕皮而成为巨型成虫。从第一龄到第四龄的咽侧体都能抑制五龄若虫变为成虫,使它仍保持若虫的状态,并发生超龄蜕皮现象。超龄若虫进食后,一部分能继续蜕皮成为巨型第七龄若虫,也有一部分羽化为巨型成虫。
还有我们熟悉的家蚕,如果家蚕的幼虫被摘去咽侧体后也会使几个龄期消失,若三、四龄家蚕幼虫被摘去咽侧体后,它们就立即可以化成小型的蛹,并羽化为蚕蛾,说明当幼虫体内不存在咽侧体,也就是没有保幼激素的作用时,则不能保持幼虫状态而显示出成虫的性状。
可见咽侧体是昆虫一个很重要的器官,不仅调节昆虫的变态,而且能够控制昆虫卵巢的发育。比如东亚飞蝗雌蝗在羽化第 7天进行交配,交配后第 7天的雌蝗就产下第一块卵块。如将羽化后第一天雌蝗的咽侧体摘去,即使这些手术后雌蝗被正常雄蝗强迫进行交配,它们的卵巢也不能发育,直到老死,也不能产出卵块,卵巢内卵母细胞保持在不发育状态。如果将正常飞蝗的咽侧体重新移植入手术后的雌蝗体内,卵巢又可恢复发育,不久产下卵块。
从昆虫不同发育期来看,卵期起主要作用的是保幼激素0,幼虫期主要为保幼激素Ⅰ、保幼激素Ⅱ,雌成虫体内含有保幼激素Ⅱ、保幼激素Ⅲ。
至此,从以上知识点中我们可以导出第二个论点:脑神经受外界因素刺激产生脑激素,脑激素传导到咽侧体促使其分泌保幼激素;而脑激素传导到前胸腺则促使其分泌蜕皮激素;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相互作用,保持某种平衡,就调节和控制了昆虫的蜕皮与化蛹和羽化为成虫的全过程。

 

人们灵活使用这些知识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例如利用保幼激素或者类似物也能由体表渗入体内同样发挥生理作用的原理,用来喷洒在昆虫幼虫上,可使幼虫增加蜕皮次数;喷洒在成虫上,则产生不孕现象;喷洒在卵块上能阻止胚胎发育,引起昆虫各期的反常现象,故可作为防治害虫之用。

七星瓢虫是中国有效的控制早春棉苗蚜虫的天敌,点滴保幼激素类似物到七星瓢虫体表或拌入人工饲料中,可以促使越冬的成虫提前产卵,这将有利于天敌昆虫的繁殖。

在广西宜州市一带蚕区,养蚕后期如桑叶比较富裕,人们就会将微小剂量的高效保幼激素类似物喷洒到末龄蚕体表,可以延长老熟蚕的生长期,使得蚕体个头更大,从而增加蚕丝的产量。相反,如遇到干旱桑叶欠收的年份,人们就会提前给蚕体喷洒蜕皮激素,促使它们提早结茧来规避桑叶的不足。

有人说蝎子到了六龄以后就要公母分开来养殖,不然母蝎怀孕了就会暂时停止蜕皮,遇到这种情形可以用保幼激素类似物的产品喷洒到蝎子的体表就可以完全压制它们的性发育,使它们保持幼虫特征,就可以安全生长到七龄等等。

好,至此我们粗略学习了昆虫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对蜕皮现象的一些基本原理有所了解。现在回过头来看蝎子,它也是属于节肢类昆虫科目,那么有理由相信,上述知识理所当然完全适用于对蝎子生理结构的认知。

据此,我认为在蝎子体内同样会有一个由脑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组成的激素调节系统,其中脑激素起主导作用,脑神经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刺激,分泌适量的脑激素,这能促进前胸腺活动分泌蜕皮激素,脑激素又能促进咽侧体活动分泌保幼激素,在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蝎子得以正常的生长和蜕皮。即蝎子各龄期的生长、蜕皮过程全由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共同调节。

到了末龄后,由于基因的的抑制,保幼激素量不足,蜕皮激素的量相对增多,蝎子蜕皮后定型在成蝎状态,这就是蝎子蜕皮过程中激素调节的机理。

第二,破译。

有了上述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就可以比较清析和理性来分析蝎子的蜕皮现象了,我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蝎子蜕皮。

一是脑激素。这种物质是随脑神经受蝎子身处的环境刺激而产生的。比如暖房内温度不够均匀时,蝎子探测到某处温度偏高时,它的脑神经就会分泌相应的脑激素指导它们驱向温度高的地方聚集;又比如某一只公蝎性成熟时,当它遇到母蝎后它的脑神经就会受母蝎的刺激分泌出相应的脑激素并被传导到相关器官,随后它会主动与遇到的母蝎交配;人也与此相似,当人看到异性或者异性的某些照片时脑神经也会受到刺激分泌脑激素去促使他们对异性做示好的行为;这些应该是有机生命体的一个共性,而将这个共性用在蝎子身上却可以轻松揭示出一个它们蜕皮的神秘现象。

原理如下,同一批蝎子,同一时间开始育肥,同一时间到达临蜕状态,这时用不同的蜕皮方法处理,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用蜕皮器的话,它们会在6-8天的极短时间内几乎全部蜕完,蜕出率可以达到98-99%。而如果让它们从育肥开始就在一个大垛体里,达到临蜕后仍然让其在里面群蜕,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的,根本不能与6-8天相比,蝎子们会拖拖拉拉2个月都不会全部蜕完,最后还会有一批数量不少的蝎变成小老蝎(长不大的蝎),那么这是什么缘故呢,其实问题的关键就是脑激素在起作用。

在群蜕的环境里,蝎子们互相肩碰肩头碰头,它们会本能感觉到谁先蜕皮很可能会被同类干掉,它们的脑神经受到这样条件的刺激,就会分泌出一种脑激素抑制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使身体放慢速度向蜕皮方向发展,尽可能拖着不愿蜕皮。

而装蜕皮器则完全不同了,蝎子们各自呆在单独的小格里,它们之间不再发生磨擦碰撞,脑神经感受到这样安全的环境因素信号,随即分泌相关脑激素,并传导给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促使蝎子蜕皮。这就是为什么在蜕皮器里它们短时间内能有98-99%的高蜕出率的原因,这也是我们一直喜欢用蜕皮器的原因,毕竟偿到了甜头。这个现象在大麦虫养殖中也非常突出,当幼虫末龄要化蛹时,也要将它们装单杯,否则就是不化蛹,只要一装杯,二、三天内就大面积变蛹了。

这是本文提出的第三个论点:蜕皮器模式系精准管理,针对性强,效率奇高,非其他模式可比。

二是蜕皮激素。我们知道蜕皮就是由蜕皮激素促发而产生的激素效应,从原理上讲这个激素少了,蜕皮的进程就会变慢甚至停止。人工养蝎追求的是高效,那么根据前面介绍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体表浸入的方式人为给蝎子添加蜕皮激素,促进它们的高效蜕皮。

蜕皮激素可以是体内合成,也可以是通过体表吸收。众所周知,农作物的叶面也是可以吸收养份的,所以有很多专门针对叶面喷施的肥料,如喷施宝叶面宝等。近年来一些富含硒的农产品也有很多方式用来添加硒元素,比如通过富含硒的土地来种植,但富含硒的土地不是随便一块土地都有的,后来就发明了在肥料,在饲料里添加硒元素,或者在体表喷洒,也同样可以获得富硒的产品。

 

前些年业内就有人给蝎子喷蜕皮素,不过当时这个做法颇受争议,现在看来这样做是完全有道理的。对此我非常赞同,事实上我们也一直在这样做,只是强调一点,只有详细了解相关激素对蝎子蜕皮的机理后再使用效率才会高。

这是本文提出的第四个论点:可以适时给蝎子添加蜕皮激素。

那么怎样获得这些激素或者类似物呢,别急,蜕皮激素、保幼激素的化学式结构破解以后,就已经能人工合成生产出各类这种激素的类似物了,目前市场上都有成熟的相关产品出售,价格不高很大众化,这说明使用率已经非常普及了。

除了购买以外也可以自制,比如蜕皮激素类似物,目前我所知道的有两种植物是富含昆虫变态激素蜕皮甾酮(Ecdysterone)的,一种叫露水草,一种叫土牛膝。我试过土牛膝,在中药市场买回整株的土牛膝,装到锅里大火熬水,然后用这种水来给5龄以上的临蜕蝎补水,促进蜕皮效果非常明显。上几张土牛膝的照片:

三是体重与时间问题。首先来看各龄蝎蜕皮用时的差别,一龄蝎蜕皮的时间为3天,二龄蝎是18天,三龄蝎是23天,四龄蝎是26天,五龄是35天,六龄是45天(这些数据都是以本人能做到为前提的)。

很明显,龄期低的蜕皮时间较短,随着龄期增长,所用时间相应延长。龄期低的相对较容易蜕皮,我想这主要还是因为蝎子自身DNA代码所决定的。我们不妨以如实观照的态度来看待关乎它们蜕皮的时间与龄期的关系。一龄蝎出生后2-3天内,主要温、湿度够,它们就会100%蜕皮,注意是100%,之后的二、三、四龄蝎也基本都这么爽快按此规则蜕皮。为什么能这样顺利呢,这里面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低龄蝎的体格小,很容易就长到要蜕皮的个头和重量,而中、高龄蝎个头大,长个头的时间自然要长些,一只1龄蝎的重量仅为零点零几克,所以它仅用2-3天就蜕皮了,而2龄蝎体重为0.1克,3龄为0.2克,4龄为0.3克,5龄为0.5克,6龄为0.9克,7龄为1.7克。2-4龄相差还不是很大,所以它们生长和蜕皮的时间级差也不太大,但从五龄往后的体重相差是就拉大了,到了六龄、七龄时,它们的体重都几乎是前一龄的一倍,那么它们育肥和蜕皮的时间也应该几乎是翻一倍,这完全符合情理,事实上也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业内很多人都说到了5龄就难了的原故。

四是管理松懈问题。松懈也会走入蜕皮的误区,比如在每一批蝎的一、二、三龄的处理上一般都会很专注,就像上足链的发条,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很规范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开始有松懈,于是每个管理环节就有了不足,而养蝎要求的是只要一开始就绝不允许半路松懈。比如从4龄刚刚蜕皮出来的5龄蝎,应该抓住它们高速生长,外表皮尚未完全硬化,仍然可以撑大的时候给以最优厚的条件,促使它们在这段黄金时间内迅速长大。但是往往大家在之前的龄期中已经发过足力来管理它们,到了这个时段开始不知不觉就产生了松懈,一松懈就会在黄金时间段或缺水,或缺虫,或温度不够,再或者密度不合适等等。我这并不是信口开河乱说,我身边的人,或经我们指导的养殖者,有时包括我们自己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个错误最隐秘的地方就是人性的缺陷,一开始是统一的一批蝎,二变三变四,一批一批的蜕出来,到了5龄刚蜕出来时也同样认为还是那个节奏(五龄以后更加倚重零天管理),结果忽略了管理,后果就造成错过黄金时间,一个打盹,回过头来时,它们的外皮已经硬化定型了,再修正就很难了,于是这批蝎基本就废了。但可悲的是当事人却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于是这批蝎被继续养着,到了后来发现,怎么这批蝎都不蜕皮的呢,时间越拖越长,越长越不长,再到后来还有的蝎得了厌食症,不但育不肥,反而瘦了,到了后来的后来,整批蝎就不了了之了。

第三,困惑。

理论上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要回到实干上来,关于实际养殖我提几个现象供大家讨论。一是育肥效率,二是蜕皮模式。

①关于育肥效率。育肥占成功养殖50%的份量,育肥不好就无从谈蜕皮,前面介绍了一个知识,刚蜕皮出来的嫩蝎皮肤是可以撑大的,时间大约在8-15天之间,而前8天是最为重要的,时间越往前越珍贵。所以刚蜕皮出来的蝎子胃口很好,它们会大快朵颐,饱餐数顿,如果虫子不够它们就会大开杀戒干掉同类,目的就一个,抓紧时间尽快把自己撑大,否则十天半月后,外皮逐渐硬化后就不容易再撑大了,那将意味着有可能蜕不了皮,而无法长大。所以蝎子的残杀往往都是发生在刚蜕皮出来的短暂时期内,一但大家皮都变硬了就相安无事,过起群居的生活。强调一下,这还是指用精准管理方法先出来的一批同龄蝎,如果是一开始就在一个垛体里育肥、群蜕的话,它们的残杀会更高效,不造成大量减员都不肯罢休。

那什么样的育肥才是高效的?目前有几种主流模式:

第一种是用小托、小窝,在暖房内进行育肥。即蜕皮时用蜕皮器,蜕出后收集嫩蝎最容易,将它们从蜕皮器里倒出来就行,然后投放到小托小窝内高进行密度育肥。由于空间小,密度大,投喂虫子容易并且节约。对不同时间蜕出的嫩蝎可以作精准分批处理,效率高。对温度、湿度可以作精准控制,有了这些条件,就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它们高效育肥。

 

 

第二种是在大棚里的大垛体内进行,这是目前业内最流行的一种。这种做法看似节约人工,其实问题多多:一是垛体大,耗虫太多;二是无法避免相互间的残杀,蜕完皮不久的嫩蝎出来找吃时仍然会被老蝎残食;三是虽然大棚温度高,但蝎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的窝内,造成温度过低,每一龄的生长时间比暖房多出一倍以上;四是垛体空间太大,无法精准管理,无论是蜕皮的、育肥的一概放任自流,效率低下。

综观该模式,高效育肥应具备的条件几乎没有一个达到,即便可以在棚内繁殖多种昆虫供蝎子吃和以生长慢来换取用人工少,但由于效率太低也功不抵过。

第三种是常温下进行,这种模式一般都是初学者采用,因为刚开始,一不了解知识,二不具备条件,三是不计较成败,只是尝试而已。因此这种没有温度做保证的模式根本行不通,注定是尝试尝试,玩玩而已,所以此种模式不提。

以上三种育肥模式,很显然第一种最高效,可为什么使用的人不多。就算是如大棚大垛体使用者所说的有那么多好处,那循以上所述道理,如果将第一种模式与他们的大垛体的结合起来,也是可以大大缩短了养殖时间的,可是什么就没人接受呢?是不了解?还是思维惰性?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请大家议论。

②关于蜕皮模式。目前业内不外乎就那么二、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比较流行的自然蜕,就是仿生环境(大棚大垛体),一切让蝎子自己搞定。号称这种模式非常省事,将孕蝎投放到大垛体里就可以不理了,任由蝎子们自己在里面完成多龄的生长、蜕皮(1-7龄)。我一直不认同这种模式,认为存在严重缺陷:第一,由于都是采用地沟式,窝内温度极低,生长速度慢,造成各龄之间达到蜕皮状态的时间过长。第二,先蜕出的嫩蝎仍然有不少被老蝎吃掉,造成大量减员。往往蜕第一次蜕皮还行,当蜕到三、四龄时蝎子数量已经变得稀疏,再往后几龄时垛体里的蝎就变成零零星星了。

第三,垛体太大,人工根本无法干预。

第二种就是群蜕,让蝎子在育肥窝里直接蜕皮,或者育肥时用一般的蛋托窝,蜕皮时用一种迷阵式的槽穴供蝎子自己钻进去蜕皮。选择群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节约人力,但结果仍然不能避免相互残杀。

第三种就是用蜕皮器蜕。将临蜕蝎挑选出来装入蜕皮器,让它们在不接触到同类的环境里放心蜕皮,由于这种做法符合了蝎子蜕皮最贴切的需求,蜕出率奇高,2-4龄的蝎蜕出率能达到98-99%,管理好时可以达到100%蜕出,也就是说装入蜕皮器的蝎子基本都能蜕出来。用这种模式结合前面介绍的高效育肥模式,可以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得到4龄育肥达标的蝎,3个月左右能得到5龄育肥达标的蝎。

上述三种模式很容易就对比出优劣来,可是我困惑的是,为什么大家不用最好的,没有理由的,我有所思,但不得其解,还请大家来议论。

第四,实践。

有了理论支撑,实际养殖的效率是不一样的,目前我们的育肥效率总体上可以做到80-90%,能达到这个比例基本代表着育肥技术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但人性的缺陷永远都是存在的,总是做着做着就不由自主会松懈、打盹,所以有时也会有那么一、二批蝎被搞砸的。我说这个的目的就是提醒大家注意,在我们的身上有这么一个妖魔,它会时常跳出来干扰捣乱的。不过没关系,只要注意不断提醒自己就能保持现有的育肥效率,也满意了。

关于蜕皮率。每一龄的蜕出比率都会有差别,1-4龄的蜕出率我们可以做到98-99%,甚至某一批蝎管理得好几乎可以做到100%蜕出率。当然1龄蝎是在母背上自己蜕,但也需要护理的,管理不到位同样会有损伤。

4龄变5龄,连二进宫操作在内我们能做到80%或者90%的蜕出率,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5龄变6龄能做到大约50-60%的蜕出率,6龄变7龄蜕出率约在40-50%,这些数据也都是包括二进宫在内的。

虽然6、7龄蜕出率不如之前的2-5龄的高,但这不代表蜕不了的就会损失掉,因为到了5龄以上的蝎个体都蛮大了,6龄就更大,所以停止在当前龄期的蝎,即无法再向上一龄蜕变的蝎都是可以卖了,不信可以到市场上买一批统货看看,里面也夹杂有不少5、6龄蝎的,即使收购回来的是纯7龄,在卖出时蝎商也一定会参入一些5、6龄的。

因此我认为,总体的蜕出率能达到60-70,甚至50-60%左右都是成功的标准了,如果因个人努力,这个比率再有提升的话,那就算是成绩优异了。

关于大棚与室内暖房。大棚无论如何都比不过暖房,因为大棚晚上温度会降下去,而暖房则24小时保持高温,所以因条件限制没有大棚的人也不是劣势,用暖房的人相反是拥有优势的。暖房与大棚的区别在于,在大棚里5龄蝎基本不需要太多的护理,因为有超高温在那起催促作用。而暖房内则要更加注重一点,即由4龄刚刚蜕变出来的5龄蝎一定要比之前2-4龄刚蜕出时更加严格看护,往后的龄期更加倚重黄金时段的护理,它们对黄金时段更敏感。

关于两种模式的结合。第一种模式指的是目前国内用得最多的大棚大垛体地沟式,这种模式的原理是利用大棚聚集太阳光获在热能,使棚内温度升高。温度高对蝎子生长是很有利这没错,再看垛体的设计原理就会发现问题:①地沟式最早是想仿生态,把蝎子搬进来,一切照旧,与它们自然环境一样,但是温度比外界高了很多,所以它们应该长得比自然环境快。②大垛体内是砖块、瓦片、泥土,缝隙纵横交错,对蝎子蜕皮时需要的隐蔽性很有帮助,让蝎子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蜕皮节省了大量工人。③棚内要温度有温度,要湿度也有自然湿度,这样蝎子蜕皮时会自己适应,实现了仿生态蜕皮,再补充在棚内繁殖多种昆虫供蝎子抓捕,这几乎就是完美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仿生态养殖2013-2014年我做了一年半时间,我觉得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优点是温度很高,这点无疑是非常好的。问题出在大垛体上,太阳天下棚内温度不是一般的高,是非常的高,所有蝎子和黄粉虫都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照射下,否则立即就会被烤死,所以蝎子和虫子都不笨,全部钻到大垛体的里面去了。然而,进了里面问题就有点复杂了,一条大垛体的空间至少有十几、二十几立方米以上,甚至更大,容积率是很大的,虫子进去后就稀疏到几乎找不到的程度,撒一次虫得要几十斤,这是不可行的。另一个不利因素是即使地面以上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温度很高,但蝎子们都钻到垛体里面去了,由于地面以下的温度很低,生长速度会很慢。

我做过一组试验,专门针对大棚与室内暖房效果谁优谁劣而做的,选择刚刚由二龄蜕变为三龄的嫩蝎2千只,分成两组,1千只在暖房内育肥和蜕皮(装蜕皮器),另1千只放到大棚里育肥和蜕皮(群蜕)。

特别说明一下,做这个试验的时候我们的大棚已经改为不是地沟式的了,是现在我们一直在用的模式,即地面是平实的,在地面上垫两条木板,再往上面摆蛋托梱,这样就使得蝎子没有地下可钻,再热也得在蛋托与地面之间呆着,使得它们被高温,逼迫它们快速生长,我在一天不同时间段将温度计插到蛋托与地面之间察看温度,最高温度也不过是38度,平均温度也在34-36之间,这样的温度要比地沟里20几度的温度强多了,事实证明这种效果是大棚养殖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

但是即便如此,大棚的效果仍然比不上暖房,再说那两组3龄蝎试验的情况,1千只在暖房里放到一个养殖托内(33张蛋托),容下1千只小蝎空间很宽裕,由于仅在一个养殖托里,空间不大,喂虫、给水、调温都非常方便和高效,到了临蜕状态装蜕皮器让其蜕皮,结果21天后几乎全部蜕皮完毕(育肥用时15天,蜕皮用时6天),蜕出率为98-99%。在大棚里的另一组采用群蜕模式,即将小蝎投入后一直到蜕皮结束,不进行人为干预,前后用时36天。为了统计数据之需,把它们全部抓出来也很不容易,有些攀爬到隔壁养殖栏,有些钻到泥土缝隙里,有些被相互干掉等等,总之最后抓出来的仅有600余只,折损率达40%,用时也比暖房多出40%几。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大棚温度高仅是白天,到了晚上温度自然要降下去,而暖房则24小时全程高温,这是两批蝎子所用时间相差这么大的主要因素。二是在大棚里是群蜕,其实群蜕我早说过,任由蝎子们自己糊搞肯定不行,必须把它们分开进行精准操作才会有高效,这个试验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大棚里的大垛体群蜕,肯定有先有后,先蜕的吃后蜕的,或者后蜕的吃先蜕的,这个事实很残酷,很难改变。

第二种指的是精准管理模式,也就我们现时在用的这一套,即精准管理、挑选临蜕蝎、装蜕皮器、小托多批次育肥等,已多次有过介绍,具体不多腻述。

我经常这样想,大棚大垛体这么多人在做,如果将前半部分用精准管理培育出大批的5龄蝎,后半部分用大垛体接纳前面培育出来的5龄蝎,这样也远比从孕蝎开始投放的做法好得多。

如果按上面介绍的方法进一步改良,将大垛体抹平,直接在地上摆蛋托,让蝎子们整个白天都被高温,这样就克服了原来大垛内部温度过低的缺陷,育肥速度大大提升,到了蜕皮时再把它们起出来,回到暖房装蜕皮器高效蜕皮,那个效果会给人惊喜的。

特别声明,这是我最想提的建议!!

 

第五,感受。

得益于近年生物学科研究的快速发展,在众多学者发表的文献里都有详细的昆虫蜕皮机理的介绍,类昆虫生命体完全由体内一系列各种激素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已逐步被揭示出来,这为我们学习和掌握蝎子方面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觉得凡是搞蝎子养殖的都应该去读一读,拓宽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对今后的养殖会有很大帮助的。

诚然,这些论文很多时候用语很专业,很高深、枯燥。然而,我们尽可能用心去研读就是了,其中的原理能理解多少无关紧要,也无能为力,因为我们不是专业人士,我们只是业余水平,我们没必要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我们只管轻松地学习好了。当中可以用触类旁通的方法,用大道至简、法无定法的思维去理解,将深奥的学术语言暂时放到一边,努力按自己特有的理解方式去领悟,相信还是能读懂的,并且一定能从里面抠出一些知识来的,再将这些知识结合我们的蜕皮实践一点一点的去认知。

当年我们在遇到蜕皮瓶颈的那些日子多艰难啊,那个天花板怎么都捅不破的时候,那种郁闷的心情,那种特别沮丧和苦恼的感觉,长时间压抑在胸口,怎么办?只能不断克服困难,不放弃,不气馁。继续搞精准管理,做迷你小箱不断试验,一步一步匍匐前行,最后不是也搞通了大部分了吗!做事执着一定会有结果,就比如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想不成功反而是一件很难的事了,难到不是这个道理吗。

第六,后记。

近些年来基本只执着做蝎子这一件事,在某一阶段觉得自己悟透了,后来觉得还是不够,再后来又觉得悟的更透了,后来还是觉得不够,就这么螺旋式上升。仔细思考觉得这应该就是进步吧,成长总是建立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基础上的。

有时想想,养蝎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育肥,蜕皮两个大环节。只要本着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就好了,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主观扭曲事物的本质,顺着规律来,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该革物穷理就革物穷理,该知行合一就知行合一,如此就一定可以做好的。

各位看完以上所述观点,如果重新增强了信心,而且又再跃跃欲试的话,那本文就有了价值了,如果你循我以上所说的几个关键点去做,保你成功的机率将大增。

但如果你觉得自己来还是没把握,那就请交给我们吧,付一点费用,我们全程指导你,保证可以让你很快就能跑在行业的前头。

另外,很多人士关心大化县七百弄乡弄京村那个养殖场的情况,在此统一回复大家,感兴趣的朋友可在你自己的微信里用搜索功能去搜七百弄金蝎酒这个关键词,关于他们的好多信息都在里面了,我无需在此多述。说实在的,看着他们发展到目前这么喜人的程度,我内心很欣慰,毕竟他们这摊子事是由我们一伙人帮助起的头,替他们高兴的同时,我也泛起一丝成就感。

360蝎子养殖网产业联盟门户网站

蝎子养殖基地建设进展情况(五)
经典的室内养殖方案

猜你喜欢

相关内容

返回顶部

服务热线:18539998488 您是本站的第 32 位访客